周子铃与麓湖相遇,开启银廬宋宴,抵达对美学的向往
2021-07-14 15:36:02

自然主义与古法川菜交融创新文化延伸餐饮

麓湖美食岛深谙生活之美,不断在美学生活里推陈出新寻找共振。在岛集里交换生活的向往,创造自由落体时间,也在言门十二味里寻找新天府人的记忆,执扇轻抚盖碗茶,聆听夏日絮语。    如今,宴席文化又在这座岛上兴起。子非的「麓鸣宴」、南贝的「川菜酵宴」、麓湖游艇俱乐部的「酱酒宴」,以及正在端上桌的银廬·古法川菜的「风雅宋宴」。

谈起与麓湖的遇见,周子铃一句话,“缘分”。麓湖的悠然自得与银廬的静守心房不谋而合。麓湖悄然构建生活美学场景,银廬也在多元化的土壤里生根发芽隐士独立。银廬厚积薄发,筹备三年才得以以宋式美学空间呈现。

舍弃固有空间切割观念,以贵族式建筑园林空间意趣的室内化为框架,结合舞台设计,缔造“禅、雅、意”相融的氛围空间。《千里江山图》作为宋代的传世名画,也在银廬里实体化彰显。不仅在微景观的揣摩上细致入微,水榭亭台、渔村野市、水墨长桥等,在蓬莱等宴客厅也以一整面的江南山水图映入眼帘。

归心宋代的恬淡优雅,更是把细节做到登峰造极。陈寅恪先生说“华夏之文明,历千载演进,造极于赵宋”,建筑、花、香、瓷器,不由宋人创造,但却在宋代雅到极致。银廬在器皿上忍痛割舍宋代五大名窑,选择了较为小众的白瓷。白瓷更接近于天然,胎身为白,面上的釉色泛着银光,用一种线条感来展现极简清新。在茶圣陆羽的眼里,白瓷像银子,也像白雪。《茶经》中曾写到,“邢瓷类银,越瓷类玉;邢瓷类雪,越瓷类冰”。白瓷跟人文菜系的搭配就像落霞与孤鹜,一个在山水间,一个在歌咏里。    「风雅宋宴」的菜系以古法川菜为代表,每一道菜都与宋词的理念为背景,将自然主义食材追求与古法川菜交融创新。    入席一道“蝴蝶竹荪汤”,汤清味鲜,软嫩的竹荪,由浅渐深的打开味蕾。

这道菜由一代儒厨张中尤亲授,以栩栩如生的蝴蝶造型成鸡脯肉料理,蔬菜汁沾染成五彩蝶衣,颇有“点水蜻蜓款款飞”之意。    “罗帷映月”又是「风雅宋宴」最轻鬆空灵的一道菜,北宋词人写下,“罗帷映月,玉研生冰”。

以十四代清酒浸鹅肝、冻花蟹、甜虾为主,渗入花椒和山葵的清香,半冰球包裹,蜡烛模拟月亮,描绘了一幅月出春涧的时光。    同样以画为意向的菜品也是“月夕花朝”,这道点心借鉴于《枇杷山鸟图》。

用枇杷、小鸟、荷花酥模拟画中情景,美食对应此次美宴,便是此时此景的月夕花朝,再搭配一碗茗茶,盖碗三花,甜蜜可心。    之所以宋式宴中能见到绚烂多姿的菜品,也得益于宋代铁锅的诞生。宋代铁锅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膳食结构,摒弃原始的陶罐炊具,优选用铁锅来煎炒烹炸,继而在“吃”上掀起了新的革命。

像险些失传的“芙蓉雪花鸡焯”也是一道源远流长的川式名菜。

雪花鸡焯软炒前要反复烧油制锅,猪油七成熟后换小火,与鸡肉不停搅动打磨,待至成雪花状又似云朵的时候香气逼人。再以一朵芙蓉花打底,用火腿沫加以点缀,这道名菜在银廬里唯美绽放。    “石板陈皮牛肉”,依然是用景来衬食,经典的陈皮味型,用青城山河谷里的原石,搭成微型烤炉慢烤而成,成菜具有参与感,滋味更丰富。

备受食客好评的“家常麒麟鱼”,依然佳期如梦,是宴上的一缕橙光。由蒜蓉、泡姜、豆瓣等多种调料秘制而成,酥脆的鱼皮裹上鲜香的酱汁,使鱼的口味更加浓厚醇香,微辣回甜,陶醉又满足。

像欧阳修一样生活幸福的本源是自我

《美的焦虑》一书里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写北宋欧阳修对美的追求与开创。金石花草之物的小道,在别人看来都是不屑的,但欧阳修却有着不可抑制的喜好,抛掉世俗的捆绑,对小而美不懈探究。

银廬之所以选择宋代,就是因为有欧阳修这样的生活态度与审美价值。宋代的疆域不算辽阔,武力也比较薄弱,但却是文明繁荣之地,是最有人文精神、最有思想智慧、最明教养审美的朝代之一。作家吴晓波评价宋代,“一个不太强大但有幸福感的朝代”。

而在周子铃看来,“银廬就是一个关注自我的场所,走进这里像掉入一个梦境,忘记烦恼卸下压力,自己请自己吃一顿饭”。这顿饭不必在乎结果,而是像宋人一样慢慢感受生活的质感,“在山水之间,观万物之变”。

宋人烟火留下的不止是隆重的仪式感,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启示。而银廬作为穿越来的宋式载体,也终将抵达美学的向往。

周子铃说,“银廬就像一本现代的宋式美学课本”,无须背诵,推门便翻开答案。